从亚特兰大枪杀案看西方媒体报道的选择性
雪梨子
通常来说,海外华人都以生活在一个享有信息传播言论自由的国家而庆幸。西方媒体对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也远比某些国家来得认真,造假的空间相对较小。新闻的真实性固然重要,但对同样一条新闻真实素材的选择、剪裁却也是至关重要的。
看到亚特兰大白人少年枪杀八名按摩中心工作人员,大部分是亚裔,从公布的姓名看,还有两名华人,顿时有物伤其类之悲。从鄙人的经验与视角看,这笃定是一起涉嫌种族仇杀的案子。可从媒体最初的报道,仅是不排除是“种族仇杀”。起初,还以为是某些华文媒体的偏向性选择呢--也怪自己英文不好加之懒惰,大多情况都选择读中文,只有疑惑时才翻阅英文报道。
待搜寻英文报道看,才更是吃惊!!大多的媒体都用“Sexual Addiction性瘾”做标题。虽然这些媒体都遵循“平衡报道”的原则,在文章中引用专家的话认为性瘾和暴力杀人没有直接关系。但在信息丰富到泛滥成灾的网络时代,相当比例的人只是浏览Headlines就作罢。从大众传媒的效果来说,标题基本上就代表了你的观点、你的选择、你的偏好。
像这种以“Sexual Addiction”作为标题,就是有意无意引导读者。
更令人诧异的是,一些文章还有通过对这位杀手同学、室友的采访,说明Robert Aaron Long是一位虔诚的宗教徒,信仰上帝,他的生活概括起来就是「披萨、枪、鼓、乐、家和上帝」(“Pizza, guns, drums, music, family, and God......”)。这是多么美好的生活!--这么美好的人生,给“性瘾”毁灭。而“性瘾”的制造、传播者就是那些来自亚洲的女性!因此,年轻的Robert Aaron Long先生怀有深深的悔恨与羞耻,他要将这种诱惑给“eliminate”掉,就去杀人了,“祈祷与回归上帝”。
还有一些对Robert Aaron Long的描述:他超级好,非常虔诚的基督徒,非常平静。在校园行走也带着一本圣经(“super nice, super Christian” and “very quiet,”...... Long walked around the school with a Bible.)--这么好的基督徒,这么娴静优雅的少年,却被那些来自亚洲的异教徒女魔勾引,走向毁灭!
......
够了!这种新闻媒体,这样的报道,作为少数裔的华人读者是否司空见惯而熟视无睹?
好了,假设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报道:屏蔽有关那个年轻杀手有关信奉上帝、性格安静、对自己的过错悔恨的文字。追踪报道一两位受害亚裔女性的情形:
「朴小姐花了几万美金给人贩子偷渡到美国,每天工作十六个小时,将所攒的大部分钱给人贩子,剩下的寄给国内亲友。她每天都拜菩萨保佑,相信有一天可以获得大赦,取得合法身份,然后开一个指甲美容店,将家人接来美国,一起实现他们的“美国梦”。谁知遭此横祸!
张女士是一位单亲妈妈,她为了抚养儿子读好中学、将来考上常青藤大学,每天不辞辛劳在水疗中心打工,一周七天都少有休息。她为人低调、厚道和节俭,闲暇时就念“阿弥陀佛”。她相信美国是一个信仰自由、多元文化的国家,憧憬着儿子再过两三年就可能拿到MIT或斯坦福的OFFER,将来成为一名专业人士,她未来也有了依靠......」
以上两段皆虚构,但应与现实相去不远。如果主流媒体选择以这样的内容来报道,或以“亚裔单亲妈妈为儿读书每日SPA做工十六小时,惨遭白人青年枪杀,梦断美国!”这类的标题,产生的大众传媒效果会是什么??
鄙人并不认为所有的西方主流媒体都是在刻意同情杀手而忽视受害者的惨状。比如CNN这样的媒体就是明确反对种族歧视的。但在那些编导记者潜意识、无意识的习惯动作是否会导致他们报道“一个虔诚上帝、懊悔自己染上性瘾”的白人年轻人呢?当然可能!既然CNN等主流媒体有那么多的少数裔记者、主播,他们就该唤醒这样的觉悟,在新闻报道的选择上,维护少数裔的权利,避免对亚裔受害者的第二次伤害!!
辛丑二月初九雪梨子於悉尼
推荐阅读
-
玩残欧·亨利(资料·二)
玩残欧·亨利(资料·二) ——随笔·四千四百二十一 继续「玩残欧·亨利」,把「资料」字样也暂省了吧;至少,这篇是应该这样。 欧·亨利有篇〈红酋长的赎金〉(也有译成〈红...
2021-04-17 21:59
-
日本可做中国一个省 然后光明正大与台港疆搞关系
【鱼论】 日本做中国一个省 然后光明正大与台港疆搞关系 日本可成为中国一个省 然后光明正大与台港疆搞关系现在不行。尤其是躲在美国的背后这么干不行。中国和美国都是主权独立的...
2021-04-17 16:45
-
鲁迅是中共的「天然盟友」吗? --从《三闲集》的由来说起
鲁迅是中共的天然盟友吗?--从《三闲集》的由来说起 我曾在国内的微信公号中有个栏目:三闲集,取自鲁迅先生的文集名。鲁迅的文集名字个个都挺别致,有的...
2021-04-17 15:25
-
玩残欧·亨利(资料·一)
玩残欧·亨利(资料·一) ——随笔·四千四百二十 昨日,在〈玩残欧·亨利的可能性〉一文中,谈到「欧·亨利的短篇小说作品之中,非『欧·亨利式结尾』的、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2021-04-17 00:29
-
花了1600亿、费了十六年,为何美国修了个豆腐渣?
前一阵讲了关于拜登2.2万亿美元“基建计划”的问题,这个计划实行虽然困难重重,但丝毫不影响美国政客信心满满。 4月9日,美国交通部长皮特·布...
2021-04-16 23:35